您好,欢迎来到云南大学服务集团校园绿化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常绿乔木
EVERGREEN ARBOR
木犀榄

植物简介

油橄榄是木犀科木犀榄属常绿乔木,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栽培品种有较高食用价值,含丰富优质食用植物油——油橄榄油,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国家,希腊、意大利、突尼斯、西班牙为集中产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木犀榄
拉丁学名: Olea europaea L.
名: 油橄榄
分布区域: 全球亚热带地区都有栽培。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捩花目
科: 木犀科
属: 木犀榄属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色。枝灰色或灰褐色,近圆柱形,散生圆形皮孔,小枝具棱角, 密被银灰色鳞片,节处稍压扁。叶片革质,披针形,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形,长1.5-6厘米,宽0.5-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具小凸尖,基部渐 窄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上面深绿色,稍被银灰色鳞片,下面浅绿色,密被银灰色鳞片,两面无毛,中脉在两面凸起或上面微凹入,侧脉不甚明显,5-11对,在上面微凸起;叶柄长2-5毫米,密被银灰色鳞片,两侧下延于茎上成狭棱,上面具浅沟。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4厘米,较叶为短;花序梗长0.5-2厘米,被银灰色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形,长0.5-2毫米;花梗短,长0-1毫米;花芳香,白色,两性;花萼杯状,长1-1.5毫米,浅裂或几近截形;花冠长3-4毫米,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圆形,长2.5-3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内卷;花丝扁平,长约1毫米,花药卵状三角形,长1.8-2毫米;子房球形,无毛,花柱短,长约0.3毫米,柱头头状,2裂。

果椭圆形,长1.6-2.5厘米,径1-2厘米,成熟时呈蓝黑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态习性

可能原产于小亚细亚,后广栽于地中海地区,现全球亚热带地区都有栽培。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亦栽培。

有些品种的橄榄树抗寒性较强,如-8~-10℃的短时低温也不致对树体构成伤害,但不能持久。一旦受冻,它的解冻速度很慢,不能很快进入生长期,形成冻害。在接近零度的温度下至少持续几十个小时,有利于它的花芽分化,从而为丰收打下基础。

油橄榄对其生长的土壤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PH值在6.5-8.0之间,土壤疏松透气,无论是在硅质土里还是在钙质土里都能生长。但研究表明:最好的橄榄油来自钙质丰富、土壤肥沃的橄榄树的果实中。

园林用途

病害防治

生理性病害

缺硼性病害,是四川不少栽培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被称为丛枝丛芽病,在未施硼肥或施用有机肥不足的油橄榄园更为明显。

水湿害,多见于四川盆地中部及南部区域,严重时表现为植株大量落叶、落果,根系窒息和腐烂。高湿度、多雨和园地土壤通透性差,是发生湿害的根本原因。

寄生性病害

细菌病害,发生在建立较早的油橄榄园。一是肿瘤病,病源来自地中海地区,随油橄榄苗木传入,出现于重庆林业试验场油橄榄园、四川林科院泸县玉蝉试验站油橄榄等处。

真菌病害,种类多,危害面广。孔雀斑病是蔓延较广的病害之一。油橄榄炭疽病是四川种油橄榄园的常见果实病害,亦危害植株的叶片与嫩梢,各地已能有效防治。

油橄榄根线虫病,由胞囊线虫、根结线虫侵入寄生危害。

虫害

对油橄榄园威胁较大的害虫是蛀食性害虫,云斑天牛是盆地中南部与川西南亚热带河谷油橄榄园的常见蛀干害虫。朝鲜黑金龟子与棕黄金龟子成虫取食油橄榄叶片、嫩梢、花及幼果,在川西南亚热带河谷的部分油橄榄园群集危害。

防治

油橄榄的不同栽培品种,各有其经济性状、自然性状与栽培性状。各地营建油橄榄园,一般按经营目的,当地的自然条件与所能提供的栽培技术条件,选择比较适宜的品种,包括主栽品种、配用品种及授粉品种。目选用于生产栽培的品种或材料不多,主栽品种通常是佛奥、卡林、莱星、米扎;配用品种或材料有爱桑 、贝拉、克里172、苏11和苏12的部分个体无性系及苏14等;授粉树一般用普金、实生橄榄或野生油橄榄。

药用价值

国际橄榄油理事会(IOOC-International Olive Oil Council) 及欧盟的资料表明,橄榄油对健康的益处如下:

 

(1)促进血液循环

(2)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3)保护皮肤

(4)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

(5)对骨骼系统的益处

(6)防癌作用

(7)防辐射作用

(8)制作婴儿食品

(9)抗衰老

(10)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发布:云南大学时间:2016-09-28 14:08:41
COPYRIGHT © 2004-2018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26号      邮编:650091      滇ICP备05004791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楠苑综合楼
 网站设计开发商:中港云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