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药树生于海拔760-2500米的山地森林、沟谷林、丛林中。
|
|
乔木,高3-14米;小枝疏生短柔毛,后变秃净。
叶薄革质,互生,卵形或狭卵形,长5-14厘米,宽2.5-6.8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稀楔形,稍下延,叶缘离基以上具小锯齿,侧脉8-12对,腹面暗黄绿色,无毛,背面亮绿色,中脉疏生短柔毛,后变秃净;叶柄长6-10毫米,初被短柔毛,后秃净,无托叶。
花序聚伞式,单生于叶腋,长2.5厘米,被短柔毛,后秃净;花白色,径约8毫米;萼片5,薄革质,覆瓦状排列,矩圆形,长5-6毫米,边缘稀有纤毛,顶端或稍凹缺,果时宿存;花瓣5,覆瓦状排列,与萼片同形并约与之等长,基部稍合生;雄蕊10-13枚,花丝粗,长约为花药长的一半,花药矩圆形,长2.5毫米,基着,基部有短柔毛,上部渐狭,顶端分离呈叉状,花药孔裂;子房上位,卵形,无毛,3室,每室具2个悬垂、倒生的胚珠,花柱短,柱头3浅裂。
果为蒴果,圆锥状,长7-8毫米,淡绿色,具纵棱10条以上,熟时3裂,种子黄褐色,卵状披针形,扁平,瘪瘦,长约2毫米,每个扁平面上有2条纵行折皱;花萼花柱宿存。
本种在叶形上稍有变化,云南所产的部分植物及贵州兴义的植物叶带卵状披针形,叶基楔形,而云南大部分标本的叶为卵形,叶基近圆形。
生于海拔760-2500米的山地森林、沟谷林、丛林中。产云南南部及贵州兴义、广西隆林县。缅甸、泰国也产。
常见道路绿篱用
据当地林业专家考证,官田村的两棵“毒药树”属桑科乔木,有较强的毒性,用来医治无名肿毒有“以毒攻毒”的神奇功效。“毒药树”在岭南地区虽偶有发现,但像官田村这样粗壮且年代久远的“毒药树”实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