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云南大学服务集团校园绿化中心!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常绿乔木
EVERGREEN ARBOR
杨梅

植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杨梅
拉丁学名: Myrica rubra (Lour.) S. et Zucc
名: 大树杨梅、野杨梅
分布区域:
纲: 双子植物纲
目: 杨梅目
科: 杨梅科
属: 杨梅属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5~15米。穗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长6~8厘米,苞片密,覆瓦状排列,每苞腋内有一雄花,雄蕊3~7;雌花序因分枝极缩短,仅有1~4能孕苞片而似穗状,长2~3.5厘米,每苞片腋内生一雌花,子房有2细长鲜红色花柱枝。核果椭圆形,略压扁,熟时红色,外面有乳头状凸起,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树脂。

常绿乔木,高可达15米以上,胸径达60余厘米;树皮灰色,老时纵向浅裂;树冠圆球形。小枝及芽无毛,皮孔通常少而不显著,幼嫩时仅被圆形而盾状着生的腺体。叶革质,无毛,生存至2年脱落,常密集于小枝上端部分;多生于萌发条上者为长椭圆状或楔状披针形,长达16厘米以上,顶端渐尖或急尖,边缘中部以上具稀疏的锐锯齿,中部以下常为全缘,基部楔形;生于孕性枝上者为楔状倒卵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14厘米,宽1-4厘米,顶端圆钝或具短尖至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偶有在中部以上具少数锐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浅绿色,无毛,仅被有稀疏的金黄色腺体,干燥后中脉及侧脉在上下两面均显著,在下面更为隆起;叶柄长2-10毫米。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单独或数条丛生于叶腋,圆柱状,长1-3厘米,通常不分枝呈单穗状,稀在基部有不显著的极短分枝现象,基部的苞片不孕,孕性苞片近圆形,全缘,背面无毛,仅被有腺体,长约1毫米,每苞片腋内生1雄花。雄花具2-4枚卵形小苞片及4-6枚雄蕊;花药椭圆形,暗红色,无毛。雌花序常单生于叶腋,较雄花序短而细瘦,长5-15毫米,苞片和雄花的苞片相似,密接而成覆瓦状排列,每苞片腋内生1雌花。雌花通常具4枚卵形小苞片;子房卵形,极小,无毛,顶端极短的花柱及2鲜红色的细长的柱头,其内侧为具乳头状凸起的柱头面。每一雌花序仅上端1(稀2)雌花能发育成果实。核果球状,外表面具乳头状凸起,径1-1.5厘米,栽培品种可达3厘米左右,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树脂,味酸甜,成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核常为阔椭圆形或圆卵形,略成压扁状,长1-1.5厘米,宽1-1.2厘米,内果皮极硬,木质。4月开花,6-7月果实成熟。

生态习性

产于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和广东。日本、朝鲜和菲律宾也有分布。

生长在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喜酸性土壤。

园林用途

该种植物除野生外,已有长期的栽培历史,由于经过人工栽培,培育产生许多园艺品种,曾勉从园艺学的观点曾作了详细的研究,并分别出6个变种,我们认为这些变种视为不同的园艺品种较为恰当。

病害防治

杨梅的抗逆性强,病虫害极少发生。不过,因生态环境变迁大范围的种苗交流,因地制宜搞好病虫害观察和综合防治也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虫害有长白蚧、卷叶蛾和袋蛾类害虫。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赤衣病、癌肿病等。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剪除病枝和枯死枝;做好冬季清园,清除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

药用价值

一、主治功能

1.消炎,收敛,止泻,上血,止痛,治痢疾,肠炎,崩漏,胃痛。

2.《云南中草药》:"树皮消炎止血,收敛止泻。治血崩,痢疾,胃痛,胃溃疡。"

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根皮消肿散瘀,止痛,杀虫,收敛。治痢疾,肠炎,腰肌劳损,跌打扭伤,湿疹,秃头疮,慢性疮疡。"

发布:云南大学时间:2016-11-17 16:39:53
COPYRIGHT © 2004-2018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一二一大街226号      邮编:650091      滇ICP备05004791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楠苑综合楼
 网站设计开发商:中港云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