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生竹,为孝顺竹的一种变异。它的株型矮小,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支干纤细,竹竿上端由于枝繁叶茂,干细。枝秆稠密,纤细而下弯。叶细小,长约3cm,常20片排生于枝的两侧,似羽状。竹秆及枝为实心或近实心者称为“观音竹”,空心的则称为“凤尾竹”。
|
|
丛生、秆高1-3m,径0.5-1cm、梢头微弯、节问长16-20cm,壁薄、竹秆深绿色、被稀疏白色短刺、幼时可见白粉、秆环不明显、箨环具木栓环而显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长绒毛。分枝多数,呈半轮生状,主枝不明显。叶片线状披针形,长3.5-6.5cm,宽0.4-0.7cm。箨鞘厚革质、短于节问、背面密被黄棕色刺毛、鞘口略呈弧形隆起、两肩稍隆起;箨耳缺、隧毛发达、长达10mm;箨叶披针形至三角状披针形,中上部边缘内卷、顶端是锥状。笋期较长,从4月至10月不断萌发新笋,出笋期可以延续3-6个月。
叶二型,有茎生叶与营养叶之分;茎生叶单生在竿和大枝条的各节,相应地称为竿箨(culm-sheath)、枝箨(branehsheath),它们有颇为发达的箨鞘和较瘦小而无明显中脉的箨片,在两者间的联结处之向轴面还生有箨舌,此 外箨耳和鞘口燧毛亦常存在,惟箨片绝对无柄;营养叶二行排列互生于枝系中末级分枝(常称具叶小枝)的各节,并可形成类似复叶形式的同一面,其叶鞘常彼此重叠覆盖,相互包卷,叶鞘顶端还可生有叶舌、叶耳和鞘口燧毛等附属物,叶片具叶柄,中脉极显著,次脉及再次脉亦均明显,小横脉易见或否,叶柄简短,位于叶鞘顶端由内外两个叶舌所形成的杯状凹穴之内,因基部具关节,故嗣后叶片能连同叶柄一齐从鞘上脱落,而叶鞘则在枝条上存留较久。
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长(数年、数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种终生只有一次开花期,花期常可延续数月之久。竹类花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为有如普通禾草那样,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习惯上以小穗为一单位)可形成各种式样的花序,它们的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术语上称为单次发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着生部位都是在植株营养体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营养叶[称旗叶(flag leaf或uppermost leaf)]之上,花序轴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实心,即内部结构上下均匀一致,分枝处(包括小穗柄着生处)无明显的节,偶可有小形的鳞片状苞片,其腋内无芽,仅在枝腋有时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类中称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与另一类型即假花序(false inflorescence)相对应;后一类型的基本结构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顶生于极为短缩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内侧照例有1片先出叶外,其上方的叶器官均减退呈颖状或外稃状的苞片,且连同顶生的小穗 在外观上混为一体而类似“小穗”,但此实为一复合性的构造物,其下方属于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内常有小枝芽[此时该苞片称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 bract)],如果此腋芽发育,则可成长为次生假小穗,后者的腋芽也有可能发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复,最后可形成一团假小穗丛,这是由各级假小穗依次发育生长而成的,故称此假小穗丛为续次发生(interauctant inflorescence),它们着生在营养枝甚至在主竿的各节以 形成穗状、圆锥状或球形的头状等式样的花枝,惟其主轴及分枝均并不特化,仍与营养 枝无异,还是有着明显的节和中空的节间,因此也有人常将此花枝误称为“花序”。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颖l至数片或可无颖,有时将颖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称为 过渡颖(transitional 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内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与真正的颖有所区别;外稃具(3)5脉乃至多脉,先端无芒或有小尖头,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 从不为膝曲芒;内稃具2脉或更多脉,背部具2脊或呈圆弧形而无脊,先端有时可分裂或下凹;鳞被多为3片,稀可无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为多数(例如我国不产的群蕊竹属Ochlandra Thwait.)花丝彼此分离或有部分的连合,甚至相 互连成管状或片状而成为单体雄蕊(monadelphous stamen);雌蕊1,花柱l-3,柱头(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圆形、长椭圆形或近于球形,有时基部干缩而作具柄状。
果实有各种类型,颖果较常见,易与稃片相分离,果皮干燥或新鲜时稀可肉质,有时为硕大型,此时则较子房原来体积增大许多倍(例如梨竹属Melocanna Trin.),种脐线形,几与果实同长,胚小,多为F+PP型或略变为其他类型,胚乳多为单粒淀粉质(梨竹属等 可无胚乳)。染色体基数X=12。
原产中国,华东、华南、西南以至台湾、香港均有栽培。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
凤尾竹为丛生型竹子,固定在原地生长,不致蔓延成片,适于在庭院中墙隅、屋角、门旁配植,幽雅别致。植株较小的凤尾竹可栽植于花台上,也可制作竹类盆景,同时也栽于寺庙庭园中。在南方地区,凤尾竹也常作为低矮绿篱的配植材料广泛应用。
凤尾竹叶细纤柔,风韵潇洒,耐阴,故是室内良好的观叶植物。将数株植于深色的浅盆中,旁配美石、配件等。组成丛林式盆景摆放于书桌、茶几上,则颇具山林野趣。也可栽植于庭园、天井和窗前,每逢中秋月明之夜,合家团圆共同欣赏婆婆之竹影时,一定会乐趣倍增的。
凤尾竹秆茎矮小,密生小枝,细柔下垂,潇洒脱俗,风姿秀雅,能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宜栽于河边、宅旁,也可和假山、叠石配植。既可让其自然生长,也可修剪成球形。
凤尾竹枝叶纤细,茎略弯曲下垂,状似凤尾,体态潇洒,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配以山石,摆件,很有雅趣。
一、病害
1.叶枯病
防治方法: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锈病
防治方法:喷洒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二、虫害
介壳虫、蚜虫
防治方法: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一、主治功效
叶、叶芽可清热除烦,清热利尿,用于外感发热、神昏谵语,手足心热、心烦,小便不利,淋涩不通。
二、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9-15克。
2.外用:适量,鲜品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