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
|
|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长3-7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2-16条,广展,向上斜举。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
楝适应性较强,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中性、钙质土、石灰岩山地及轻盐碱地上都能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培生长最好。抗盐,在含盐量0.46%以下的盐碱土均能生长。稍耐干旱、瘠薄土壤,抗风,耐烟尘,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树形优美,叶形秀丽,叶色葱绿,树冠如伞盖绿荫生凉;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圆锥状聚伞花序下垂似流苏,随风飘坠如降紫雪,清香盈庭;正如明代高濂在《草花谱》中所说“苦楝发花如海棠,一蓓数朵,满树可观。”果实椭圆至微圆,未成熟果实为绿色,成熟时黄绿色、黄色,经冬不落。是优良的庭荫树、行道树。宜配植在草坪边缘、水边、园路两侧、山坡、墙角可孤植、列植或丛植,是江南地区四旁绿化常用树种。
主要病害有溃疡病、褐斑病、花叶病、叶斑病;虫害有黄刺蛾、扁刺蛾、斑衣蜡蝉、星天牛为害,但不成大灾害。苦楝苗期病虫害比较少,可用70%甲基托布津2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防治;虫害主要有黄刺蛾、扁刺蛾、斑衣蜡蝉等,可于5~8月苗木生长期,用溴氰菊酯1200~1300倍液或50%杀螟松800倍液防治。